📢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Circle上市引爆穩定幣新格局 Bullish或暗中布局IPO
USDC發行方Circle在美股上市,Bullish或已祕密申請IPO
近期,穩定幣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USDC的發行方Circle成功在美國股市上市,首日股價飆升168%,募資11億美元,成爲穩定幣行業的第一支上市股票。與此同時,另一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Gemini也緊隨其後提交了IPO文件。
值得關注的是,一家此前較少被提及的交易平台Bullish,據傳已向監管機構祕密遞交了上市申請。雖然Bullish在加密貨幣交易所賽道中並非家喻戶曉,但其背景卻頗爲顯赫。
2018年,EOS項目橫空出世,號稱要終結以太坊的統治地位。其背後公司通過一場創紀錄的代幣發行活動(ICO),籌集了高達42億美元的資金。幾年後,當EOS熱度逐漸消退,該公司轉而創立了Bullish這個主打合規、瞄準傳統金融市場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2021年7月,Bullish正式上線運營。其初期啓動資金規模相當可觀,包括1億美元現金、16.4萬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97億美元)和2000萬枚EOS代幣。此外,還有包括知名投資人在內的外部投資者追加了3億美元資金。總計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使Bullish一開始就站在了行業的制高點。
Bullish的定位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 - 規模並非首要目標,合規才是重中之重。因爲Bullish的終極目標並不是在加密世界攫取利潤,而是要成爲一家能夠成功上市的正規交易平台。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Bullish在正式運營前就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它與一家上市公司達成協議,投資8.4億美元收購該公司9%的股份,並進行25億美元的合並,以此降低傳統IPO的門檻,實現曲線上市。當時有媒體報道,Bullish的估值高達90億美元。
Bullish現任CEO Thomas擁有深厚的合規背景,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擔任要職,與華爾街巨頭和機構投資者建立了廣泛聯繫。在他的帶領下,Bullish在幣圈的投資和收購也頗有建樹,涉及比特幣質押協議、再質押協議以及區塊鏈媒體等多個領域。
可以說,Bullish是加密貨幣行業中最渴望成爲"華爾街正規軍"的交易平台之一。然而,實現合規的道路遠比想象中艱難。面對美國日益嚴格的監管態度,Bullish原本的上市計劃在2022年就告吹。隨後,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亞洲和歐洲市場,尋求新的合規路徑。
今年年初,Bullish相繼獲得了香港證監會頒發的多項牌照,以及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頒發的加密資產交易和托管許可證。目前,Bullish在全球擁有約26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駐扎在香港,其餘分布在新加坡、美國和直布羅陀等地。
Bullish在合規方面的立場也體現在其對穩定幣的選擇上。在該平台上,交易量最大的幾個穩定幣交易對都是USDC,而非市場規模更大的USDT。這一選擇反映了Bullish在監管態度上的明確立場。
近年來,隨着USDT面臨的監管壓力不斷增加,其市場主導地位開始動搖。相比之下,由合規公司推出的USDC不僅成功在美股上市,還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USDC在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顯著上升,3月份就達到380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某交易平台和某平台是USDC交易量最大的兩個平台,合計佔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
Bullish與EOS之間的關係可謂"愛恨交織"。雖然Bullish傳出IPO申請的消息後,EOS的幣價一度漲17%,但實際上EOS社區與Bullish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這主要是因爲Bullish的母公司在放棄EOS項目後,全身心投入到了Bullish的發展中。
回顧2017年,EOS項目以"百萬TPS、零手續費"的口號橫空出世,一度被視爲"以太坊終結者"。然而,在主網上線後,用戶很快發現這條鏈並不如宣傳中那般完美。同時,節點選舉也出現了諸如賄選、投票互刷等問題。
更讓EOS社區失望的是,母公司原本承諾的10億美元生態扶持資金並未如期到位。相反,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購買美債、囤積比特幣、投資其他項目等。這種資源分配方式引發了社區的強烈不滿。
2021年,當母公司宣布推出Bullish平台並完成100億美元融資時,EOS社區的怒火被徹底點燃。因爲這個新平台從技術到品牌,幾乎與EOS沒有任何關聯。對EOS社區來說,這無異於一場公開的背叛。
隨後,EOS社區發起了一系列反擊行動。社區代表與母公司進行了艱難的談判,最終導致EOS基金會聯合多個節點,將其踢出了EOS管理層。社區甚至考慮通過硬分叉的方式,徹底隔離母公司和Bullish的資產。
2025年,爲了徹底切割過去,EOS正式更名爲Vaulta,並將代幣名稱從EOS改爲A,開始在公鏈基礎上發展Web3銀行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Bullish的母公司是目前持有比特幣數量最多的私企,擁有16萬枚BTC,比某穩定幣巨頭還多4萬個。按當前價格計算,這筆比特幣資產價值約175.44億美元,相當於當年ICO融資額的4.18倍。
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Bullish的母公司可謂非常成功,甚至比某些上市公司更具前瞻性。然而,這種成功並非源於"建立一個偉大的區塊鏈",而是來自於如何最大限度地保住本金、擴大資產並順利退場。
這或許反映了加密貨幣世界的一個諷刺現實:最終勝出的可能並非技術最先進或理想最遠大的項目,而是最懂合規、最善於審時度勢、最擅長留住資金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