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移民新政:加密資產可作資產證明引發關注近期,香港投資移民政策的一項新變化引起了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注意。一位香港執業會計師透露,香港投資推廣署批準了一項以以太坊作爲3000萬港元資產證明的投資移民申請。這位會計師還表示,去年10月曾成功辦理了香港首個以比特幣作爲資產證明的投資移民案例。這一消息對於持有大量加密資產的人士來說,無疑降低了境外移民的門檻。3000萬港幣在加密貨幣圈內並非天文數字,而香港作爲華人地區,自然成爲了許多人的首選目的地。然而,投資移民的過程並非如此簡單。這項政策屬於香港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該計劃旨在吸引外部投資者和資本,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國際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根據CIES,合格投資者在香港投資3000萬港幣獲允許資產後,可獲得逗留籤證。居住滿7年後,有機會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雖然計劃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中仍有許多細節需要關注。首先,申請者需自費聘請香港專業會計師出具資產證明。資產所在地和構成不受限制,只需證明申請人在提出淨資產審查申請日期前6個月內持續擁有市值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或淨資本。其次,申請者需在遞交申請前的6個月內或獲批後的6個月內,將不少於3000萬港幣投資於指定獲許投資資產類別。這些資產包括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債務證券、存款證、後償債券等金融資產,以及合格集體投資計劃、私人有限合夥基金和非住宅商業或工業用途房地產。此外,300萬港幣必須投資於"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用於支持香港的創新科技和其他重點行業。完成投資後,香港移民署會發放2年的逗留籤證,後續需續籤。每年申請者都需提供專業會計師的驗資報告,證明投資總額仍不低於3000萬港幣。居住滿7年後可申請成爲香港永久居民,屆時投資金額不再受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貨幣的參與主要集中在首次驗資階段。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可用作資產認定,但其他加密貨幣是否適用還需具體分析。目前,只有幣值相對穩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幣種才可能被接受。然而,使用加密貨幣作爲資產證明時,最大的挑戰在於證明資金來源。相關機構和會計師會要求客戶提供資金來源證明,包括購買加密貨幣的原始資金來源和購買場所。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波動性大且具有一定匿名性的資產,這些問題往往難以回答。盡管如此,香港投資移民首次接受加密貨幣作爲資產證明,體現了香港的開放性和包容態度。這不僅對華人加密貨幣持有者具有吸引力,也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加密領域的地位,長期可能形成人才和資金的集聚效應,推動香港Web3產業的發展。近年來,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包括優化現有的人才入境計劃和新推出的高才通計劃等。這些舉措旨在應對香港人口流失的問題。數據顯示,從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淨離港人數高達53萬人次,約佔常住人口的7%。目前,這些引進計劃已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共有近14萬宗各類人才入境計劃籤證成功批準,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1月2日,"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已接收超過750宗申請,預計總投資額超過220億港元。不過,目前只有2名申請者涉及加密資產的使用。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香港對Web3領域的關注不減反增。去年,香港在虛擬資產方面兼顧監管與包容,在產品創新、平台許可、監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香港審批通過了6只虛擬資產現貨ETF,大大提高了投資者的便利性。目前,三支比特幣現貨ETF持有比特幣總數達到4330枚,總資產淨值達到4.25億美元;以太坊現貨ETF持有以太坊2083枚,資產淨值達到0.56億美元。在交易所方面,香港已有9家獲批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超過31家券商獲得虛擬資產1號牌升級,超36家資管獲虛擬資產9號牌升級。在Payfi領域,香港金管局推出Ensemble項目探索RWA與CBDC,並持續完善監管條例。香港立法會近期首次審議《穩定幣條例草案》,預計今年生效。此外,香港還推出了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推動傳統金融與Web3的體系接入。未來,監管重點將轉向OTC與托管方向。盡管香港在Web3發展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從市場規模來看,仍難以成爲全球Web3發展的策源地。相比美國超過1117.8億美元的比特幣ETF淨資產,香港的規模相差甚遠。然而,香港的目標並非爭奪加密市場份額,而是在傳統金融基礎上構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體系,以填補虛擬資產的空白。香港希望在穩固傳統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爲未來數字資產交易時代做好準備。對於傳統資本而言,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特點意味着安全與穩定,這可能比其他因素更爲重要。盡管香港可能不是加密領域最活躍的地區,但其穩定性和安全性仍然具有吸引力。
香港投資移民新政:加密資產可作3000萬港幣資產證明
香港移民新政:加密資產可作資產證明引發關注
近期,香港投資移民政策的一項新變化引起了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注意。一位香港執業會計師透露,香港投資推廣署批準了一項以以太坊作爲3000萬港元資產證明的投資移民申請。這位會計師還表示,去年10月曾成功辦理了香港首個以比特幣作爲資產證明的投資移民案例。
這一消息對於持有大量加密資產的人士來說,無疑降低了境外移民的門檻。3000萬港幣在加密貨幣圈內並非天文數字,而香港作爲華人地區,自然成爲了許多人的首選目的地。
然而,投資移民的過程並非如此簡單。這項政策屬於香港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該計劃旨在吸引外部投資者和資本,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國際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根據CIES,合格投資者在香港投資3000萬港幣獲允許資產後,可獲得逗留籤證。居住滿7年後,有機會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雖然計劃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中仍有許多細節需要關注。
首先,申請者需自費聘請香港專業會計師出具資產證明。資產所在地和構成不受限制,只需證明申請人在提出淨資產審查申請日期前6個月內持續擁有市值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或淨資本。
其次,申請者需在遞交申請前的6個月內或獲批後的6個月內,將不少於3000萬港幣投資於指定獲許投資資產類別。這些資產包括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債務證券、存款證、後償債券等金融資產,以及合格集體投資計劃、私人有限合夥基金和非住宅商業或工業用途房地產。
此外,300萬港幣必須投資於"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用於支持香港的創新科技和其他重點行業。
完成投資後,香港移民署會發放2年的逗留籤證,後續需續籤。每年申請者都需提供專業會計師的驗資報告,證明投資總額仍不低於3000萬港幣。居住滿7年後可申請成爲香港永久居民,屆時投資金額不再受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貨幣的參與主要集中在首次驗資階段。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可用作資產認定,但其他加密貨幣是否適用還需具體分析。目前,只有幣值相對穩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幣種才可能被接受。
然而,使用加密貨幣作爲資產證明時,最大的挑戰在於證明資金來源。相關機構和會計師會要求客戶提供資金來源證明,包括購買加密貨幣的原始資金來源和購買場所。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波動性大且具有一定匿名性的資產,這些問題往往難以回答。
盡管如此,香港投資移民首次接受加密貨幣作爲資產證明,體現了香港的開放性和包容態度。這不僅對華人加密貨幣持有者具有吸引力,也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加密領域的地位,長期可能形成人才和資金的集聚效應,推動香港Web3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包括優化現有的人才入境計劃和新推出的高才通計劃等。這些舉措旨在應對香港人口流失的問題。數據顯示,從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淨離港人數高達53萬人次,約佔常住人口的7%。
目前,這些引進計劃已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共有近14萬宗各類人才入境計劃籤證成功批準,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1月2日,"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已接收超過750宗申請,預計總投資額超過220億港元。不過,目前只有2名申請者涉及加密資產的使用。
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香港對Web3領域的關注不減反增。去年,香港在虛擬資產方面兼顧監管與包容,在產品創新、平台許可、監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香港審批通過了6只虛擬資產現貨ETF,大大提高了投資者的便利性。目前,三支比特幣現貨ETF持有比特幣總數達到4330枚,總資產淨值達到4.25億美元;以太坊現貨ETF持有以太坊2083枚,資產淨值達到0.56億美元。
在交易所方面,香港已有9家獲批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超過31家券商獲得虛擬資產1號牌升級,超36家資管獲虛擬資產9號牌升級。在Payfi領域,香港金管局推出Ensemble項目探索RWA與CBDC,並持續完善監管條例。
香港立法會近期首次審議《穩定幣條例草案》,預計今年生效。此外,香港還推出了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推動傳統金融與Web3的體系接入。未來,監管重點將轉向OTC與托管方向。
盡管香港在Web3發展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從市場規模來看,仍難以成爲全球Web3發展的策源地。相比美國超過1117.8億美元的比特幣ETF淨資產,香港的規模相差甚遠。
然而,香港的目標並非爭奪加密市場份額,而是在傳統金融基礎上構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體系,以填補虛擬資產的空白。香港希望在穩固傳統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爲未來數字資產交易時代做好準備。
對於傳統資本而言,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特點意味着安全與穩定,這可能比其他因素更爲重要。盡管香港可能不是加密領域最活躍的地區,但其穩定性和安全性仍然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