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2.0啓航 Layer2成長期搭檔 擴容之路協同並進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2.0啓動在即,Layer2或成長期夥伴

以太坊2.0 Phase 0信標鏈即將於12月1日晚8點正式啓動創世區塊,這無疑是以太坊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裏程碑。它標志着以太坊2.0正式邁出第一步,加速從PoW向PoS轉型,爲未來實現數十倍擴容奠定基礎。

然而,以太坊2.0的落地週期仍需數年,路線圖幾經調整,遷移成本也備受爭議。考慮到ETH和DeFi生態已形成近800億美元的龐大經濟體,這項"脫胎換骨"的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

與此同時,以太坊社區已湧現出Rollup、Plasma、Validium等多種Layer2擴容方案。相比2.0主打的分片技術,這些方案在可擴展性、實現週期和工程難度等方面或許更具優勢。

從中短期來看,Layer2似乎是更有吸引力的"機械骨骼",甚至可能成爲以太坊長期演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探討Layer2在以太坊2.0語境下的必要性與價值,以及各方案的優劣勢和生態現狀。

Layer2或將成爲以太坊基礎設施的長期夥伴

長期以來,Layer2被視爲公鏈邁向成熟的過渡方案,是主鏈性能不足時的"外掛"。然而,以太坊核心開發團隊近期確認,Layer2方案Rollup的優先級應高於原定的分片方案。Vitalik明確表示:

  1. 暫不強調Phase 2的重要性,Phase 1專注實現數據分片,供Rollup使用;
  2. 信標鏈將具備執行功能,Eth1-Eth2合並後,信標鏈區塊可直接包含交易;
  3. Phase 0後將並行推進輕客戶端支持、數據分片、合並三大工作。

這反映出2.0核心"分片"技術面臨的尷尬處境 - 作爲一項需2-3年才能落地的工程,它預計最多爲以太坊網路帶來64倍TPS提升。而現有的Rollup方案可實現高達100倍的提升,Layer2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從技術哲學角度看,Layer2-Layer1的設計理念也是Layer2地位提升的關鍵。Vitalik曾指出:區塊鏈領域普遍思路是保持Layer1簡單,在其上構建更復雜的Layer2功能。因爲底層基礎設施變更困難且易造成系統性傷害。他認爲短期內需並行發展Layer1和Layer2,長遠則更應關注Layer2。

將這一理念應用於ETH2.0-Layer2關係,可推斷兩者更應保持長期共存,而非短期輔助。尤其考慮到多個重要應用已公開支持Layer2方案,如Uniswap和Synthetix支持Optimistic Rollup,Tether支持基於Plasma的OMG Network,Curve支持ZK Rollup等。這些旗艦應用的態度實際左右着Layer2在以太坊生態中的地位。

Layer2方案各有千秋,Rollup最具潛力

目前以太坊Layer2主要有6種方案:狀態通道、側鏈、Plasma、Validium、ZK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它們在托管方式、計算和存儲位置、證明機制等方面各有不同。

對基於以太坊的DApp項目而言,在Layer2格局未定的情況下,根據需求選擇合適方案或許更爲明智,甚至可能在同一場景下同時使用多種方案。

就目前以太坊社區討論來看,受大型應用支持、開發進展快、可擴展性強的Rollup系列方案最有望脫穎而出。其中Optimistic Rollup可能獲得更多支持,主要得益於DeFi龍頭的支持。Synthetix已明確採用該方案並推進整合,Uniswap也開放了基於該方案的DEX demo,Chainlink同樣有望採用。

Layer2方案的良性競爭令人稱道,但也帶來新的挑戰:DeFi的可組合性可能被大幅削弱。以Rollup爲例,ZK與Op兩種方案目前無法互通,這可能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割裂。然而對DeFi整體而言,更高維度的整合才是Layer2的應有之義。

總的來說,以太坊2.0的演進之路仍充滿變數,社區可能繼續調整路線圖。但可以確定的是,隨着以太坊生態日益龐大,基礎性改造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這種背景下,Layer2很可能成爲以太坊的長期夥伴和基礎設施。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无情的套利机器vip
· 21小時前
L2又来画大饼了?
回復0
Layer2套利者vip
· 21小時前
你真的认为多头会修复gas吗?哈哈 *在套利收益中大笑*
查看原文回復0
RugDocDetectivevip
· 21小時前
layer2就是现在最强的跑道
回復0
MetaDreamervip
· 22小時前
Layer2喊了一万年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