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比特幣的出現,像是魔法師設下的賭局

robot
摘要生成中

撰文:許倬雲

本文發布於 2020 年 4 月

在美國已經非常普遍的信用卡制度。信用卡的流行,也影響到貨幣流通量;由於貨幣流通的迅速,即使發行量還是穩定,因爲流動的速度增快,也就等於將貨幣的提供量相對地提高了若幹倍。

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是由弗蘭克·麥克納馬拉發明

在我記憶之中,二戰以前,信用卡並不普遍,只有與銀行有很深關係的個人,或者公司行號,才能以信用狀,在外面付款,然後由銀行支付。

那時候,最著名的卡片,大概只有三種,一種是富商大賈,在豪華的旅館、餐飲等等,請客時用,稱爲「食客俱樂部(Diners Club)」。另外一種,更爲炫耀的是「空白信用卡(Card Blanc )」,意指這種卡片持有人,可以填寫任何數字的支出,讓對方向銀行收款。

第三種則是美國流行的「美國通運卡(American Express)」,這種卡片,是持卡人與美國的電報公司取得協議,旅行者在外,可以隨時用這卡片支付款項,而由當地的電報公司墊付,月底才結帳。

American Express

這些卡片都是具有特權者,或是身分特殊的人才能使用。他們的會員費,也相當昂貴。因爲數量不多,而且每一個持卡人,都在銀行有相當的存款,銀行不怕他們不認帳。於是,這些卡片的運行,也不會影響到整個貨幣流通量。

二戰以後,美國的經濟繁榮,尤其因爲五零年代,美國的公路系統四通八達,航空業也迅速發展,使得旅行者願意持有卡片,方便他們在旅途使用。於是,除了上述幾種有限的卡片以外,各個銀行紛紛發行信用卡,有些百貨公司,甚至於油公司,也都發行類似的卡片。

卡片流行到一個地步,大的單位,例如學校,也可以發行信用卡,和銀行合作,承認該校某個同仁可以攜帶卡片,在購物時掛帳。

身着制服的哈佛大學學生

信用卡的泛濫,造成了一個危機:有些人用了很大的數字,也不實時還帳,一跑了之,由於卡片發行非常容易,許多發行者應該核對申請人的信用,卻沒有做到,又引發另外一重弊病。

一位持卡人,雖然明知卡片的過期償付,必須支出十九到二十多百分比的利息。這位持卡人,也許就申請別的卡片,償付上一張卡片的債務。

八零年代左右,常看的現象:一個人的皮夾中,可以掏出十幾、二十幾張卡片,「以卡養卡」。到了最後,巨量欠債,持卡人一走了之,或者申請破產,也就前債全消。

以卡養卡,往往使得個人信用破產

爲了抵制這種弊病,現在的信用卡制度,一分爲二,一種是傳統的信用卡,另一種則是預支卡。後者的預支款項,在銀行中的戶頭上,直接扣除;刷卡時,機器立刻反映這個戶頭是否有足夠的存款待領?經過如此安排,卡片刷爆的情形,已經比較少見。

可是,大量的卡片在市面上流傳,從持卡人的刷卡,到持卡人的付帳之間,通常一個月的時限。這一段時期的空白,衆多卡片的使用量來計算,也就等於是有數倍於貨幣流通量的信用,在外流傳。

這種通貨膨脹,其實並不容易管制;其對於市面的影響,表面上看來,可以促進繁榮;但實際上,卻是掩藏了無拘束通貨膨脹的嚴重性。以上關於信用卡的問題,也是反映着今天的貨幣,已經脫開了真正當年由政府保障的安全性。

大量信用卡流通,可能導致通貨膨脹

貨幣本身,以信用的方式,在市面上膨脹若幹倍,而無人能約束。一個國家的經濟,或是一個市場的經濟,幾乎就立足在空虛的泡沫之上。這些泡沫,會刺激貨幣的生產量,造成生產過度,而無以償付的窘態。如果不加管制,太大的泡沫破裂,經濟也就崩潰了。

最近又出現了一個現象,更是由虛擬的符號,代替實質的貨幣。2017 年 11 月 19 日,芝加哥 Merchandise Market 宣布,將「比特幣(Bit Coin)」正式納入交換貨品。

所謂比特幣,乃是計算各國貨幣比價的計算機程序之中,特別設計的一個虛擬單位。這一單位量的價值非常微小,所以稱爲 bit,經過這個程序,可以將世界各國貨幣換算之際,隨時取得一個比價的標準。這一運算標準,是虛擬的單位,並不是任何國家貨幣,也並不能用來支付任何債務,現在居然成爲可以買賣的「貨品」。

世間本沒有比特幣,居然可以成爲投資對象

在市場上,比特幣的價格隨時增高、降落,非常敏感。有人就在空頭之間,投機取巧,上一時買進多少比得幣,下一時賣出多少比得幣。到了這個地步,交換的貨品就不是真實具有獨立價值的產物,也不代表後面有支撐這個貨品的信用。

世間並沒有比特幣的存在,如此一個虛擬的單位,空洞無物,居然可以當做交換投資的對象。現代的經濟走到這個地步,確實已經離開了生產、消費之間的關係,市場成爲一個賭局,經濟成爲博弈。

這就不是我們理解的資本主義,而是貨幣堆積起來的假象。然而,因爲有利可圖,就有人在其中興風作浪。人類制造的假象,居然可以影響到本來應該自行趨衡的經濟。我們只能說,魔法師在玩弄他的魔杖。

魔法師在玩弄他的魔杖

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開拓荒地、增加農場品,貨品的購買力,然後設立工廠,生產基本原材料,例如,鋼鐵,以及機械,最後生產日常的消費品。這種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貨幣支付設備和勞動的費用,也許還要加上運輸,還有土地的取得。

在這個生產成本上,單位產品的價碼,加上原始資本在這一段時期,應當獲得的利息,成爲消費品的價格。投資者取得利潤,也就以利息代表的贏利。

各個階段的工作者,包括生產線上的工人,到最後一個階段,替顧客包扎貨物的店員:這一條在線,許多勞工領取薪資——這是正規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和交換體系構成經濟制度。

美國肉禽生產線上的工人

今日,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演變,高度工業化,以及由於科技研究成果,得以不斷更新的生產模式;如此制度優越的現代工業文明,居然陷入一個虛假泡沫的信用經濟!

信用經濟不斷地以膨脹維持繁榮;以刺激欲望,增加消費量,而且惟恐其流轉的速度不夠迅速。上述的種種行爲,維持了這個泡沫,不斷擴大。無論經濟理論如何玄妙的解釋,以常識而論,這種制度體質並不扎實。

川普的「美國第一」,寧非夢想?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別處的經濟體質正在成長中日趨充實,而美國卻是日趨空洞。美國的經濟霸權,如何能持久不塌?川普不明白這一現象,卻號稱恢復「美國第一」,寧非夢想?

BTC0.4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