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Circle上市引爆稳定币新格局 Bullish或暗中布局IPO
USDC发行方Circle在美股上市,Bullish或已秘密申请IPO
近期,稳定币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USDC的发行方Circle成功在美国股市上市,首日股价飙升168%,募资11亿美元,成为稳定币行业的第一支上市股票。与此同时,另一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也紧随其后提交了IPO文件。
值得关注的是,一家此前较少被提及的交易平台Bullish,据传已向监管机构秘密递交了上市申请。虽然Bullish在加密货币交易所赛道中并非家喻户晓,但其背景却颇为显赫。
2018年,EOS项目横空出世,号称要终结以太坊的统治地位。其背后公司通过一场创纪录的代币发行活动(ICO),筹集了高达42亿美元的资金。几年后,当EOS热度逐渐消退,该公司转而创立了Bullish这个主打合规、瞄准传统金融市场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2021年7月,Bullish正式上线运营。其初期启动资金规模相当可观,包括1亿美元现金、16.4万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97亿美元)和2000万枚EOS代币。此外,还有包括知名投资人在内的外部投资者追加了3亿美元资金。总计超过1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使Bullish一开始就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
Bullish的定位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 - 规模并非首要目标,合规才是重中之重。因为Bullish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在加密世界攫取利润,而是要成为一家能够成功上市的正规交易平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Bullish在正式运营前就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它与一家上市公司达成协议,投资8.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9%的股份,并进行25亿美元的合并,以此降低传统IPO的门槛,实现曲线上市。当时有媒体报道,Bullish的估值高达90亿美元。
Bullish现任CEO Thomas拥有深厚的合规背景,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要职,与华尔街巨头和机构投资者建立了广泛联系。在他的带领下,Bullish在币圈的投资和收购也颇有建树,涉及比特币质押协议、再质押协议以及区块链媒体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Bullish是加密货币行业中最渴望成为"华尔街正规军"的交易平台之一。然而,实现合规的道路远比想象中艰难。面对美国日益严格的监管态度,Bullish原本的上市计划在2022年就告吹。随后,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亚洲和欧洲市场,寻求新的合规路径。
今年年初,Bullish相继获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多项牌照,以及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颁发的加密资产交易和托管许可证。目前,Bullish在全球拥有约260名员工,其中超过一半驻扎在香港,其余分布在新加坡、美国和直布罗陀等地。
Bullish在合规方面的立场也体现在其对稳定币的选择上。在该平台上,交易量最大的几个稳定币交易对都是USDC,而非市场规模更大的USDT。这一选择反映了Bullish在监管态度上的明确立场。
近年来,随着USDT面临的监管压力不断增加,其市场主导地位开始动摇。相比之下,由合规公司推出的USDC不仅成功在美股上市,还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USDC在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显著上升,3月份就达到38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某交易平台和某平台是USDC交易量最大的两个平台,合计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
Bullish与EOS之间的关系可谓"爱恨交织"。虽然Bullish传出IPO申请的消息后,EOS的币价一度上涨17%,但实际上EOS社区与Bullish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这主要是因为Bullish的母公司在放弃EOS项目后,全身心投入到了Bullish的发展中。
回顾2017年,EOS项目以"百万TPS、零手续费"的口号横空出世,一度被视为"以太坊终结者"。然而,在主网上线后,用户很快发现这条链并不如宣传中那般完美。同时,节点选举也出现了诸如贿选、投票互刷等问题。
更让EOS社区失望的是,母公司原本承诺的10亿美元生态扶持资金并未如期到位。相反,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美债、囤积比特币、投资其他项目等。这种资源分配方式引发了社区的强烈不满。
2021年,当母公司宣布推出Bullish平台并完成100亿美元融资时,EOS社区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因为这个新平台从技术到品牌,几乎与EOS没有任何关联。对EOS社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公开的背叛。
随后,EOS社区发起了一系列反击行动。社区代表与母公司进行了艰难的谈判,最终导致EOS基金会联合多个节点,将其踢出了EOS管理层。社区甚至考虑通过硬分叉的方式,彻底隔离母公司和Bullish的资产。
2025年,为了彻底切割过去,EOS正式更名为Vaulta,并将代币名称从EOS改为A,开始在公链基础上发展Web3银行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Bullish的母公司是目前持有比特币数量最多的私企,拥有16万枚BTC,比某稳定币巨头还多4万个。按当前价格计算,这笔比特币资产价值约175.4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ICO融资额的4.18倍。
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Bullish的母公司可谓非常成功,甚至比某些上市公司更具前瞻性。然而,这种成功并非源于"建立一个伟大的区块链",而是来自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住本金、扩大资产并顺利退场。
这或许反映了加密货币世界的一个讽刺现实:最终胜出的可能并非技术最先进或理想最远大的项目,而是最懂合规、最善于审时度势、最擅长留住资金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