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市场环境加密货币基础设施领域正经历明显的市场疲劳。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基础设施项目估值正在缩水,投资者态度更为谨慎。这反映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单纯依靠技术创新已不足以获得高估值。## 创新困境目前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提供相似功能,差异化不足。虽然技术有所进步,但尚未出现能支持全新应用类别的突破性用例。加密生态系统难以为成熟的Web2平台提供足够吸引力,使其迁移到区块链上。除了去中心化之外,这些平台几乎没有动力彻底改变现有运营方式。这一根本性的采用差距导致交易和投机仍是大多数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应用,限制了该领域的变革潜力。## 基础设施过度建设许多基础设施项目过于关注前沿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开发者的实际需求。他们往往过度关注一些核心功能之外的元素,如隐私保护、可验证性等。这种超前的技术路线忽视了短期市场接受度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增加了早期推广难度,也难以获得有效的用户反馈。基础设施项目的激增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 - 太多平台争夺有限的有吸引力应用。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大量使用率极低且几乎没有收入的"幽灵链",形成了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主要依赖代币增值而非实际应用价值。相比之下,云计算直接满足了市场上已验证的需求,即如何高效管理不同配置、时间和地点的服务器资源。云计算平台通过模块化、接口化的服务器资源、数据库管理和存储服务,直接满足了开发者在快速部署、弹性扩容与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正因如此,云计算技术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发展成为支撑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打破反馈循环健康的加密生态系统需要应用开发者和基础设施建设者之间的高效反馈循环。目前,这一循环已经断裂 - 应用开发者受到基础设施限制的困扰,而基础设施团队缺乏明确信号来了解哪些功能能够推动实际使用。恢复这一反馈机制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基础设施开发仍然利润可观,市值排名前50的加密货币中有35个维护着自己的基础设施层。然而,成功的标准已经大幅提高 - 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同时展示具体用例、大量用户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叙事,才能达到有意义的估值。## 近期成功的新基础设施项目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先前发展周期主要集中在解决以太坊的局限性,各项目将自己定位为"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同时几乎不提供真正创新的功能。如今,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成功的项目引入了更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过去一年,通过代币发行或大规模融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项目代表了一级和二级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新基础设施:### 区块链基础设施- Movement: MoveVM以太坊Layer2- Berachain: 流动性证明,EVM兼容的Layer1- Monad: 高性能EVM兼容Layer1 - Solayer: 基于Solana生态的重质押,超高速SVM- Succinct: ZK证明生成网络与ZKVM### 新兴基础设施- Walrus: Blob存储解决方案- Aethir: GPU计算网络- Double Zero: 去中心化物理光纤网络设施- Eigenlayer: 为新协议提供以太坊的安全性- Humanity: 数字身份协议平台### Web2和Web3的桥梁- Ondo: RWA Layer2- Plume: RWAFi区块链- Story: 人工智能驱动的IP可编程平台## 核心观察与分析基于对近期成功基础设施项目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核心观察:### 市场成熟与估值重塑当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估值逻辑的转变。早期单纯依靠技术叙事和高完全稀释估值(FDV)吸引投资的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不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许多项目呈现出高FDV、低流通市值(MC)和低交易量的特点。这预示着未来大量代币解锁将带来持续的抛售压力,即使项目取得技术进展,也可能因代币稀释导致价格下跌,进而侵蚀用户信心,形成负反馈循环。这表明,一个健全、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对于基础设施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本身。### 估值天花板与退出挑战即使是成功的项目,其估值似乎也面临着约100亿美元的隐形上限。这意味着对于投资者而言,获得超额回报需要在极早期进入,凸显了时机和早期判断的重要性。市场不再轻易为纯粹的潜力买单,而是要求更明确的价值证明。### 执行力压倒先发优势并非所有开创了新叙事的项目都能获得最高估值。例如,虽然某些项目是各自领域的先行者,但许多后续项目通过更强的执行力、更好的市场时机或更优化的方案获得了相当甚至更高的估值。这表明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中,高质量的执行、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对时机的把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技术务实主义抬头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方向显示出明显的务实倾向,市场更青睐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现有范式或有效连接现实世界的方案。### "更快更便宜"的持续价值尽管市场寻求突破性创新,但对核心区块链性能的优化需求依然强劲。一些项目通过提升现有虚拟机(EVM、MoveVM、SVM)的性能,而非引入全新范式,获得了显著估值。这表明在找到下一代杀手级应用之前,对速度、成本和效率的改进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核心价值点。网络层优化和安全增强也属于此类。### 拥抱现实世界,连接Web2与现实世界应用和资产接轨的项目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聚焦真实世界资产(RWA)和知识产权(IP)可编程性的项目获得了高额估值。它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已被验证的Web2概念,并为其注入了可编程性、全球流动性和新的金融可能性,降低了用户的理解门槛,拓宽了应用场景。### DeFi与AI成为价值锚点从目标用例来看,金融(DeFi、RWA)和人工智能(AI)是当前最受市场认可、能够支撑高估值基础设施的两大领域。这表明,能够为这两个高潜力领域提供底层支持的基础设施,更容易获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 部分新叙事遇冷与此同时,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基础设施叙事,如纯粹的游戏链、Rollup-as-a-Service (RaaS)、专门的验证层、多VM链、Agent链、部分DePIN和Desci等,在本周期内尚未诞生出十亿美元级别的领军项目。这可能反映了这些领域要么技术成熟度不足,要么尚未找到清晰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生态协同与精准叙事除了技术和市场定位,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和进行有效的市场沟通,已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关键杠杆。### 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绝大多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都致力于构建或融入一个专用的生态系统。无论是Layer1/Layer2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还是为其他协议提供共享安全,都体现了网络效应的重要性。拥有多个可组合项目的生态系统能够创造出远超孤立解决方案的价值,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用户、开发者和资本。### 分层叙事,精准沟通基础设施需要同时面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这两类核心群体,而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截然不同。对终端用户,需要将复杂技术转化为直观的"体验"故事,强调技术带来的直接好处。对开发者,则需要深入讲解技术的"能力",提供专业、精准的信息以供评估。成功的项目往往能根据不同受众调整沟通策略,有效传递价值主张。## 未来投资机会### 瞄准未被服务的Web2市场最有前景的基础设施机会将针对区块链解决方案尚未充分服务的大型Web2市场。这些项目可以创建全球可访问的市场,同时引入改进的金融化机制。### 创建新型基础设施类别相比渐进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全新基础设施类别将产生显著价值,例如:- 基于意图的基础设施:使用户能够表达所需结果而非特定交易的协议,自动处理执行优化。- 为每条区块链添加隐私,Web3的HTTPS基础设施。### 满足用户需求,稳定收入的基础设施随着区块链行业走向成熟,基础设施的长期价值正逐渐回归其核心功能:满足真实用户需求并产生可持续收入。早期市场的热潮可能基于预期和技术叙事,但最终,无法有效服务用户并建立稳健经济模型的基础设施将难以维系。持续的收入流是项目健康运作的血液,它不仅需要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还应为生态参与者提供实际回报。目前,部分头部Layer2已实现可观的协议收入。但由于本周期投资者偏好发生变化,其代币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体现了收入和估值之间的错配。他们正在通过回购代币等措施,修复这种错配。缺乏收入支撑的基础设施,更多依靠出售代币来维持团队运行。这种策略难以抵御市场周期的波动。稳定的收入是市场对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服务的直接证明。对于开发者而言,基础设施能够以更高效率实现已广泛应用的复杂用例,或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功能;而对终端用户而言,则能带来更流畅的体验、更低的使用成本和更丰富的功能。### Web2应用主动集成区块链从头创建革命性应用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一种更高效的方法是直接将区块链功能整合到现有Web2应用中。类似于近期AI功能的快速普及,区块链基础设施应优先考虑无缝集成途径,使Web2应用能够逐步实现区块链功能,而不干扰其核心用户体验。最成功的基础设施将使熟悉的应用能够提供所有权、交易和金融功能,而不要求用户理解复杂的区块链概念或导航全新界面。财务激励可能推动这一整合浪潮,
基础设施创新困境下的机遇:打造可持续Web3生态
加密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市场环境
加密货币基础设施领域正经历明显的市场疲劳。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基础设施项目估值正在缩水,投资者态度更为谨慎。这反映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单纯依靠技术创新已不足以获得高估值。
创新困境
目前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提供相似功能,差异化不足。虽然技术有所进步,但尚未出现能支持全新应用类别的突破性用例。加密生态系统难以为成熟的Web2平台提供足够吸引力,使其迁移到区块链上。除了去中心化之外,这些平台几乎没有动力彻底改变现有运营方式。这一根本性的采用差距导致交易和投机仍是大多数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应用,限制了该领域的变革潜力。
基础设施过度建设
许多基础设施项目过于关注前沿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开发者的实际需求。他们往往过度关注一些核心功能之外的元素,如隐私保护、可验证性等。这种超前的技术路线忽视了短期市场接受度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增加了早期推广难度,也难以获得有效的用户反馈。
基础设施项目的激增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 - 太多平台争夺有限的有吸引力应用。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大量使用率极低且几乎没有收入的"幽灵链",形成了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主要依赖代币增值而非实际应用价值。
相比之下,云计算直接满足了市场上已验证的需求,即如何高效管理不同配置、时间和地点的服务器资源。云计算平台通过模块化、接口化的服务器资源、数据库管理和存储服务,直接满足了开发者在快速部署、弹性扩容与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正因如此,云计算技术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发展成为支撑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打破反馈循环
健康的加密生态系统需要应用开发者和基础设施建设者之间的高效反馈循环。目前,这一循环已经断裂 - 应用开发者受到基础设施限制的困扰,而基础设施团队缺乏明确信号来了解哪些功能能够推动实际使用。恢复这一反馈机制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基础设施开发仍然利润可观,市值排名前50的加密货币中有35个维护着自己的基础设施层。然而,成功的标准已经大幅提高 - 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同时展示具体用例、大量用户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叙事,才能达到有意义的估值。
近期成功的新基础设施项目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先前发展周期主要集中在解决以太坊的局限性,各项目将自己定位为"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同时几乎不提供真正创新的功能。如今,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成功的项目引入了更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通过代币发行或大规模融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项目代表了一级和二级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新基础设施:
区块链基础设施
新兴基础设施
Web2和Web3的桥梁
核心观察与分析
基于对近期成功基础设施项目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核心观察:
市场成熟与估值重塑
当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估值逻辑的转变。早期单纯依靠技术叙事和高完全稀释估值(FDV)吸引投资的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不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
许多项目呈现出高FDV、低流通市值(MC)和低交易量的特点。这预示着未来大量代币解锁将带来持续的抛售压力,即使项目取得技术进展,也可能因代币稀释导致价格下跌,进而侵蚀用户信心,形成负反馈循环。这表明,一个健全、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对于基础设施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本身。
估值天花板与退出挑战
即使是成功的项目,其估值似乎也面临着约100亿美元的隐形上限。这意味着对于投资者而言,获得超额回报需要在极早期进入,凸显了时机和早期判断的重要性。市场不再轻易为纯粹的潜力买单,而是要求更明确的价值证明。
执行力压倒先发优势
并非所有开创了新叙事的项目都能获得最高估值。例如,虽然某些项目是各自领域的先行者,但许多后续项目通过更强的执行力、更好的市场时机或更优化的方案获得了相当甚至更高的估值。这表明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中,高质量的执行、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对时机的把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技术务实主义抬头
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方向显示出明显的务实倾向,市场更青睐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现有范式或有效连接现实世界的方案。
"更快更便宜"的持续价值
尽管市场寻求突破性创新,但对核心区块链性能的优化需求依然强劲。一些项目通过提升现有虚拟机(EVM、MoveVM、SVM)的性能,而非引入全新范式,获得了显著估值。这表明在找到下一代杀手级应用之前,对速度、成本和效率的改进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核心价值点。网络层优化和安全增强也属于此类。
拥抱现实世界,连接Web2
与现实世界应用和资产接轨的项目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聚焦真实世界资产(RWA)和知识产权(IP)可编程性的项目获得了高额估值。它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已被验证的Web2概念,并为其注入了可编程性、全球流动性和新的金融可能性,降低了用户的理解门槛,拓宽了应用场景。
DeFi与AI成为价值锚点
从目标用例来看,金融(DeFi、RWA)和人工智能(AI)是当前最受市场认可、能够支撑高估值基础设施的两大领域。这表明,能够为这两个高潜力领域提供底层支持的基础设施,更容易获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
部分新叙事遇冷
与此同时,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基础设施叙事,如纯粹的游戏链、Rollup-as-a-Service (RaaS)、专门的验证层、多VM链、Agent链、部分DePIN和Desci等,在本周期内尚未诞生出十亿美元级别的领军项目。这可能反映了这些领域要么技术成熟度不足,要么尚未找到清晰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生态协同与精准叙事
除了技术和市场定位,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和进行有效的市场沟通,已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关键杠杆。
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
绝大多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都致力于构建或融入一个专用的生态系统。无论是Layer1/Layer2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还是为其他协议提供共享安全,都体现了网络效应的重要性。拥有多个可组合项目的生态系统能够创造出远超孤立解决方案的价值,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用户、开发者和资本。
分层叙事,精准沟通
基础设施需要同时面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这两类核心群体,而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截然不同。对终端用户,需要将复杂技术转化为直观的"体验"故事,强调技术带来的直接好处。对开发者,则需要深入讲解技术的"能力",提供专业、精准的信息以供评估。成功的项目往往能根据不同受众调整沟通策略,有效传递价值主张。
未来投资机会
瞄准未被服务的Web2市场
最有前景的基础设施机会将针对区块链解决方案尚未充分服务的大型Web2市场。这些项目可以创建全球可访问的市场,同时引入改进的金融化机制。
创建新型基础设施类别
相比渐进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全新基础设施类别将产生显著价值,例如:
满足用户需求,稳定收入的基础设施
随着区块链行业走向成熟,基础设施的长期价值正逐渐回归其核心功能:满足真实用户需求并产生可持续收入。早期市场的热潮可能基于预期和技术叙事,但最终,无法有效服务用户并建立稳健经济模型的基础设施将难以维系。
持续的收入流是项目健康运作的血液,它不仅需要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还应为生态参与者提供实际回报。目前,部分头部Layer2已实现可观的协议收入。但由于本周期投资者偏好发生变化,其代币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体现了收入和估值之间的错配。他们正在通过回购代币等措施,修复这种错配。
缺乏收入支撑的基础设施,更多依靠出售代币来维持团队运行。这种策略难以抵御市场周期的波动。稳定的收入是市场对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服务的直接证明。对于开发者而言,基础设施能够以更高效率实现已广泛应用的复杂用例,或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功能;而对终端用户而言,则能带来更流畅的体验、更低的使用成本和更丰富的功能。
Web2应用主动集成区块链
从头创建革命性应用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一种更高效的方法是直接将区块链功能整合到现有Web2应用中。类似于近期AI功能的快速普及,区块链基础设施应优先考虑无缝集成途径,使Web2应用能够逐步实现区块链功能,而不干扰其核心用户体验。
最成功的基础设施将使熟悉的应用能够提供所有权、交易和金融功能,而不要求用户理解复杂的区块链概念或导航全新界面。财务激励可能推动这一整合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