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以太坊合并一周年:MEV格局演变与收益率下降62%
以太坊合并一年后MEV格局演变
以太坊合并后的一年里,MEV-Boost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90%左右。当前MEV的复杂程度已经非常高,仅非用户角色就包括Searcher、Builder、Relayer、Validator和Proposer等。这些角色在12秒的出块时间内进行错综复杂的博弈,各自追求最大收益。
本文将对比MEV前后的利润率变化,梳理合并后MEV的生命周期,并就相关前沿问题分享个人观点。
在之前的《UniswapX协议解读》研究中,笔者总结了UniswapX的运作流程和利润来源,并希望能完整描述MEV的具体收益率。毕竟这正是UniswapX所对抗并分享给用户的来源(本质上是以牺牲交易实时性换取更优的兑换价格)。
因此,笔者近期详细分析了几种MEV类型,并对比了多个数据利润来源,以计算以太坊合并前后的MEV利润情况。
1. 合并后MEV利润大幅下跌
最终收益变化结论:
根据上述数据统计,剔除不应归属于MEV的黑客事件后,整体收益率对比下降显著,达62%。
需要注意的是,MEV-Explore的统计不包含三明治攻击数据,但包含了清算收益,所以如果只看纯套利对比,下跌幅度可能更大。
补充说明:由于不同平台统计方法存在差异(且均不包含中心化交易所的套利以及模式混杂),因此这只能作为宏观验证,并非绝对精确。另有研报同样采用不同数据源对比了合并前后的收益。
那么,是合并导致了链上MEV收益暴跌吗?这需要从合并前后MEV流程的角度来分析。
2. 传统MEV模式
MEV一词容易造成误导,让人误以为是矿工在提取这部分价值。事实上,目前以太坊上的MEV主要是由DeFi交易者通过多种结构性套利交易策略捕获的,而矿工只是间接从这些交易者的交易费用中获利。
经典的MEV入门文章《Escaping the Dark Forest》的核心理念是,链上存在非常聪明的黑客不断挖掘合约漏洞,但他们在发现漏洞后会陷入另一个矛盾:如何获取利润并且不被别人抢先。
毕竟黑客的交易签名一旦发送就会进入以太坊内存池并公开传播,然后由矿工排序出块,这个过程可能只有3秒或几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秒时间内,签名的交易内容可能被无数猎人盯上并重新模拟推演。
如果黑客采取直接执行获利的方式,就会被猎人高价抢跑。
如果黑客够聪明,可能会像文章作者一样,采用合约套合约(即内部交易)的方式来隐藏最终的获利交易逻辑。不过结局可能不像《Escaping the Dark Forest》那样最终成功,而是依然被抢跑。
这意味着猎人们不仅分析链上交易的父交易,还分析了每一笔子交易,并进行获利模拟推演。他们甚至进一步检测了网关合约的部署逻辑并复现,而这竟然是在几秒内自动完成的。
所谓黑暗森林远不止于此
笔者在之前测试BSC节点时发现,大量游离节点只接受P2P连接,但不主动传递交易池数据。从节点暴露的IP来看,甚至可以认为这些节点包围了BSC的主要核心出块节点。
动机上,这些节点占据P2P连接但不提供数据,只为白名单内节点互通,这样可以利用资源规模来提升MEV利润率。因为BSC标准3秒一个区块,普通玩家看到交易信息越晚,就越晚推演出合适的MEV方案。而且当普通玩家发起MEV交易需要打包时,由于BSC是超级节点模式,从延迟上会低于本身地理位置就包围了BSC的头部MEV玩家。
除了超级节点的包围,交易所服务器也同样会被包围,毕竟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利差更大,乃至于交易所本身就是最大的套利机器人。这与早期Web2抢票抢购的场景十分类似,黑灰产业会提前埋伏在服务器附近,并通过DoS攻击遏制普通用户的正常活动。
总之,虽然传统交易也存在很多黑暗森林中的隐形竞争,但相对而言是一个清晰的获利模式。这一点在以太坊合并后,复杂的系统架构很快打破了传统MEV模式,并且头部效应越发显著。
3. 合并后的MEV模式
以太坊合并是指其共识机制从PoW转为PoS的升级。最终采用的合并方案依据是最轻量级地复用了合并前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同时单独剥离了出块决策的共识模块。
对于PoS来说,每个区块12秒一次,而不是之前的波动值。区块挖矿奖励减少约90%,从2 ETH降至0.22 ETH。
这对MEV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两点:
以太坊出块间隔变得稳定。不再是之前3-30秒相对离散随机的情况。对MEV而言利弊参半:Searcher不用急着看到稍有利润的交易就直接发送,而是可以不断积累一个更好的交易序列,在出块前交给验证者;但这也加剧了Searcher之间的竞争。
矿工激励降低,促使验证者更乐意接受MEV的交易拍卖,在短短2-3个月内让MEV达到90%的市场占有率。
3.1 合并后交易的生命周期
合并后,总计会涉及Searcher、Builder、Relay、Proposer、Validator这些角色,其中后两者属于PoS中的系统角色,而前三者属于MEV-boost,实现了分离出块职责和出块排序。
综合这些角色,目前每个区块的生命周期是:
4. 总结
1) 合并对MEV的生态影响是什么?
本文从合并前后的利润数据对比,到合并前后的交易上链出块MEV挖掘流程出发进行梳理。可以说MEV-Boost的兴起从根本上重塑了交易生命周期的模式,拆分出更精细的环节让各种参与者产生博弈。搜索者如果不能很好地研究最新策略就会毫无收益,做得好则可以逐步扩大利润成为构建者。
抛开链上交易量的萎缩,Searchers和Builders之间处于高度内部竞争的情况,因为在系统结构上他们可以互相替代,但最终都会以订单流为王。Searchers希望逐步扩大自己的利润率,就需要他们的私有订单量足够大(最终构建的区块利润够高),也就逐渐成为Builder的角色。
虽然MEV并非以太坊合并本身要解决的问题,但系统博弈对抗的提升结合多种环境因素,最终让目前MEV的总利润率降低。这并不意味着MEV的涉及金额降低了,而是利润率降低意味着更多收益流向了验证者们。对用户而言反而是好事,利润降低会降低一些链上交易攻击的动机。
2) 还有哪些最前沿围绕MEV进行中的探索点?
3) 面对OFAC的审查以太坊有抵抗力吗?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成熟,监管是不可避免的。所有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实体及其运营以太坊PoS验证器的机构都应符合OFAC要求,但区块链的系统机制决定了它不会只在美国存在,只要有其他符合当地政策的中继就可以确保在某个时机可以上链传播。
即使超过90%的Validator都通过MEV来审查中继路由的交易,那些抗审查的交易仍然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上链,所以只要不是100%就等于0%。
4) 缺乏激励的中继器具有可持续性吗?
这目前看是个隐形问题,没有利润还要维持复杂的中继服务,最终会导致强中心化的转变。近期Blocknative也停止了MEV-boost中继服务,以太坊未来超90%区块结算将掌握在4家公司手中。现在的MEV-Boost中继是100%的风险却是0%的回报,由于中继会汇聚各个Builder上报的交易,作为数据的聚集地,或许会通过MEV-share和MEV Auction等逐步完善的系统获得收益,比如直接接收用户的隐私交易请求。
曾经地图软件APP也困于此类服务,作为公共物品不可能以会员模式收费,但在接入曝光排序广告、接入多元打车服务的试点模式下依旧活得很好。总之,有流量有用户有公平,就不会毫无收益。
5) ERC4337捆绑交易在MEV下会如何影响?
目前已经有超过68.7万个账户抽象(AA)钱包,超过200万次用户操作(UserOps),整体趋势相对于过往缓慢的CA钱包增长量而言,算是爆发性增长了。ERC-4337有复杂的运作机制,尤其是交易签名的传播并不共用以太坊本身的内存池,虽然初期会加大MEV的难度,但长期看不可阻挡。
6) 面对MEV的威胁DeFi可以追赶CeFi吗?
虽然目前很多方案都是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