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政策布局:五大城市各显神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这五个城市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与其固有的经济、人才和科技优势密切相关。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这些城市政府也相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来支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北京:政策布局早,监管严格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科技领域也展现出了蓬勃生机。北京政府较早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革新,从2016年就开始进行政策布局,这种前瞻性在全国领先。2016年2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同时成立了区块链国际孵化中心。2016年12月,北京市将区块链划入互联网金融技术范畴。此后在多项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规划中,北京政府都鼓励探索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但北京对区块链行业,特别是加密货币的监管十分严格。2018年8月,朝阳区下发通知,禁止在商业场所举办虚拟货币推介活动。这一政策虽只针对朝阳区,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北京的政策方向与其金融和人才优势密切相关。未来区块链除了在金融领域创新外,还可能在监管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有专家认为,北京作为监管机构集中地,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监管是必然趋势。## 上海:紧跟形势发展上海虽然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红利,但在区块链领域似乎并未重蹈覆辙。2011年6月,中国第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在上海成立。2015年,某区块链实验室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大大促进了区块链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但上海政府的支持政策起步较晚。直到2017年,区块链才开始在政府文件中出现。2018年,上海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奋起直追。5月,区块链产业中心成立;6月,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省级政府挂牌的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9月,杨浦区发布12条政策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虽然前期政策缺位使上海在区块链企业数量、专利申请等方面落后,但目前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政策到位后上海仍有机会抓住区块链变革机遇。## 广州:产业发展与政策并进 广东是国内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最多的省份,其中广州和深圳尤为突出。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2017年7月,广州成立区块链产业协会;10月成立区块链创新基地;12月出台首个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广州的发展模式是产业实践先行,政府随后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扶持。在这种策略下,广州目前拥有6131家区块链企业,居全国首位。政府的扶持政策还在持续加码。2018年5月,广州市黄埔区出台区块链产业发展实施细则;10月,广州开发区表示将出台新版"区块链10条",目标催生3-5家区块链独角兽企业。在持续的政策利好下,广州凭借已聚集的区块链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深圳:彰显金融科技中心野心深圳作为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上也走在前列。2016年至2018年,深圳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支持区块链技术的文件,为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奠定了政策基础。从政策发布单位来看,深圳的区块链政策主要由金融办发布,显示出深圳想要在金融领域追赶京沪的决心。在政策引导下,深圳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电子凭证等金融场景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深圳在财政补贴方面也颇为大手笔。2017年9月,深圳推出"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年度总奖金2550万元。2018年3月,深圳市经信委发布扶持计划,单个区块链项目最高可获200万元无偿资助。4月,深圳首个区块链创投基金启动,首期规模5亿元。明确的政策方向加上大规模财政补贴,深圳在发展区块链金融科技方面值得期待。如果深圳的金融科技发展起来,再配合原有的互联网产业,未来地位或将进一步提升。## 杭州:政策引导 应用导向得益于某互联网巨头的带动,杭州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和人才,为发展区块链奠定了基础。杭州在区块链产业各环节都有知名企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杭州政府较早关注区块链,2016年12月浙江省政府就提出要集聚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企业。2017年4月,杭州举办了国内首个政府主办的区块链峰会,并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产业园。2017年12月,杭州市政府发布指导意见,强调要在区块链等领域率先布局。杭州的政策主要着眼于利用既有优势形成产业集聚,而非大规模财政补贴。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杭州在技术创新方面已具备天然吸引力。截至2018年8月,杭州从事区块链相关业务的企业已有55家,区块链生态圈日益成熟。
五大城市区块链政策布局对比:各有特色 争相发力
区块链政策布局:五大城市各显神通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这五个城市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与其固有的经济、人才和科技优势密切相关。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这些城市政府也相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来支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北京:政策布局早,监管严格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科技领域也展现出了蓬勃生机。北京政府较早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革新,从2016年就开始进行政策布局,这种前瞻性在全国领先。
2016年2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同时成立了区块链国际孵化中心。2016年12月,北京市将区块链划入互联网金融技术范畴。此后在多项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规划中,北京政府都鼓励探索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但北京对区块链行业,特别是加密货币的监管十分严格。2018年8月,朝阳区下发通知,禁止在商业场所举办虚拟货币推介活动。这一政策虽只针对朝阳区,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北京的政策方向与其金融和人才优势密切相关。未来区块链除了在金融领域创新外,还可能在监管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有专家认为,北京作为监管机构集中地,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监管是必然趋势。
上海:紧跟形势发展
上海虽然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红利,但在区块链领域似乎并未重蹈覆辙。2011年6月,中国第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在上海成立。2015年,某区块链实验室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大大促进了区块链概念在中国的传播。
但上海政府的支持政策起步较晚。直到2017年,区块链才开始在政府文件中出现。2018年,上海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奋起直追。5月,区块链产业中心成立;6月,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省级政府挂牌的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9月,杨浦区发布12条政策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
虽然前期政策缺位使上海在区块链企业数量、专利申请等方面落后,但目前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政策到位后上海仍有机会抓住区块链变革机遇。
广州:产业发展与政策并进
广东是国内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最多的省份,其中广州和深圳尤为突出。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
2017年7月,广州成立区块链产业协会;10月成立区块链创新基地;12月出台首个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广州的发展模式是产业实践先行,政府随后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扶持。
在这种策略下,广州目前拥有6131家区块链企业,居全国首位。政府的扶持政策还在持续加码。2018年5月,广州市黄埔区出台区块链产业发展实施细则;10月,广州开发区表示将出台新版"区块链10条",目标催生3-5家区块链独角兽企业。
在持续的政策利好下,广州凭借已聚集的区块链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深圳:彰显金融科技中心野心
深圳作为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上也走在前列。2016年至2018年,深圳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支持区块链技术的文件,为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奠定了政策基础。
从政策发布单位来看,深圳的区块链政策主要由金融办发布,显示出深圳想要在金融领域追赶京沪的决心。在政策引导下,深圳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电子凭证等金融场景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深圳在财政补贴方面也颇为大手笔。2017年9月,深圳推出"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年度总奖金2550万元。2018年3月,深圳市经信委发布扶持计划,单个区块链项目最高可获200万元无偿资助。4月,深圳首个区块链创投基金启动,首期规模5亿元。
明确的政策方向加上大规模财政补贴,深圳在发展区块链金融科技方面值得期待。如果深圳的金融科技发展起来,再配合原有的互联网产业,未来地位或将进一步提升。
杭州:政策引导 应用导向
得益于某互联网巨头的带动,杭州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和人才,为发展区块链奠定了基础。杭州在区块链产业各环节都有知名企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
杭州政府较早关注区块链,2016年12月浙江省政府就提出要集聚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企业。2017年4月,杭州举办了国内首个政府主办的区块链峰会,并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产业园。2017年12月,杭州市政府发布指导意见,强调要在区块链等领域率先布局。
杭州的政策主要着眼于利用既有优势形成产业集聚,而非大规模财政补贴。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杭州在技术创新方面已具备天然吸引力。截至2018年8月,杭州从事区块链相关业务的企业已有55家,区块链生态圈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