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ttensor項目深度剖析:神話還是騙局?Bittensor一直標榜自己是"公平挖礦"項目,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底層Subtensor既不是PoW也不是PoS公鏈,而是由某基金會控制的中心化鏈,機制不透明。所謂的"三巨頭+參議院"治理結構,實際上都是內部人員或利益相關方。從2021年1月網路激活到2023年10月子網上線期間,Bittensor已挖出538萬枚TAO。但這部分代幣的分配規則和流向並未公開,很可能被內部人員瓜分。保守估計至少62.5%的TAO掌握在內部成員和利益集團手中,實際比例可能更高。TAO的市值虛高主要源於低流通量。歷史數據顯示,TAO的質押率一直保持在70%-90%之間。按20億美元市值計算,至少14億美元的TAO從未進入流通。TAO的實際流通市值僅6億美元,而完全稀釋後估值高達50億美元,是典型的低流通高市值項目。dTAO升級似乎是爲早期參與者提供退出通道。根據分析,這是在原有模式難以爲繼的情況下引入新的龐氏模式。通過子網發幣,TAO成爲生態基礎貨幣,但封閉的生態系統和市場環境變化導致流動性不足。子網準入門檻降低和數量無上限更加稀釋了生態整體流動性。數據顯示,自dTAO上線以來,已有約7000萬美元TAO從根網路流出並可能在交易所清算。這表明大戶正在逐步撤離。更嚴重的是,dTAO模式破壞了生態各方的利益一致性。子網項目方和礦工實際上都在爲驗證節點"打工"。原有的補貼機制消失,甚至反向運作,可能導致項目方離開平台。這正在傷害Bittensor長期發展的基礎。盡管Bittensor生態中大多數子網項目質量不高,但失去它們,Bittensor也將失去最後的僞裝。項目未來發展令人擔憂。
Bittensor深度解析:高流通性TAO流出 生態發展隱憂凸顯
Bittensor項目深度剖析:神話還是騙局?
Bittensor一直標榜自己是"公平挖礦"項目,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底層Subtensor既不是PoW也不是PoS公鏈,而是由某基金會控制的中心化鏈,機制不透明。所謂的"三巨頭+參議院"治理結構,實際上都是內部人員或利益相關方。
從2021年1月網路激活到2023年10月子網上線期間,Bittensor已挖出538萬枚TAO。但這部分代幣的分配規則和流向並未公開,很可能被內部人員瓜分。保守估計至少62.5%的TAO掌握在內部成員和利益集團手中,實際比例可能更高。
TAO的市值虛高主要源於低流通量。歷史數據顯示,TAO的質押率一直保持在70%-90%之間。按20億美元市值計算,至少14億美元的TAO從未進入流通。TAO的實際流通市值僅6億美元,而完全稀釋後估值高達50億美元,是典型的低流通高市值項目。
dTAO升級似乎是爲早期參與者提供退出通道。根據分析,這是在原有模式難以爲繼的情況下引入新的龐氏模式。通過子網發幣,TAO成爲生態基礎貨幣,但封閉的生態系統和市場環境變化導致流動性不足。子網準入門檻降低和數量無上限更加稀釋了生態整體流動性。
數據顯示,自dTAO上線以來,已有約7000萬美元TAO從根網路流出並可能在交易所清算。這表明大戶正在逐步撤離。
更嚴重的是,dTAO模式破壞了生態各方的利益一致性。子網項目方和礦工實際上都在爲驗證節點"打工"。原有的補貼機制消失,甚至反向運作,可能導致項目方離開平台。這正在傷害Bittensor長期發展的基礎。
盡管Bittensor生態中大多數子網項目質量不高,但失去它們,Bittensor也將失去最後的僞裝。項目未來發展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