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的回顾与反思:技术创新与社区治理的启示
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反思
近期我阅读了两本记录2010年代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历史书:Jonathan Bier的《The Blocksize War》从小区块派角度叙述,Roger Ver和Steve Patterson的《Hijacking Bitcoin》从大区块派视角讲述。回顾这段我亲身经历并参与的历史令人着迷。虽然我当时支持大区块,但现在重新审视这场争论很有意思。
小区块派的观点
小区块派认为,比特币应该保持区块较小,以确保普通用户可以运行节点和验证区块链。他们更关心如何决定协议变更,认为需要用户高度共识。小区块派将自己视为代表用户,反对少数强大矿工和交易所试图控制网络。
大区块派的观点
大区块派认为比特币应该是数字现金而非数字黄金。他们引用中本聪的原始愿景,主张增加区块大小以实现低廉交易费用。大区块派认为自己代表用户,反对一小群核心开发者试图改变比特币方向。他们批评小区块路线图依赖未经验证的第二层解决方案。
双方分歧
双方在具体辩论上基本一致,但在更深层次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小区块派强调用户控制和去中心化,大区块派强调实用性和原始愿景。双方对如何衡量用户意愿也存在分歧。
个人观点
当时我倾向支持大区块派,认为高昂手续费可能扼杀比特币作为数字现金的用例。我不认同小区块派的"元层次"论点,也批评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审查行为。但我也对大区块派的一些极端立场感到失望,如拒绝设置任何区块大小上限。
我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在增加写入和读取链成本之间取得平衡。但这种中庸之道并未被任何一方接受。随着时间推移,大区块派在技术和经济学上的失误使其失去了信誉。
单方面能力陷阱
这场争论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一方垄断了能力但推行偏颇观点,另一方认识到问题但缺乏执行能力。这种"单方面能力陷阱"在许多政治和组织环境中都存在。大区块派过于关注反对而非建设,最终付出了代价。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令人遗憾的是,双方都忽视了如ZK-SNARKs等新技术的潜力。技术创新往往能缓解政治紧张,为双方带来共赢。以太坊生态系统就有多个这样的例子。当生态系统停止拥抱新技术时,争执就会加剧。
经验教训
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为其他数字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太坊的多客户端策略、第二层解决方案等,都汲取了比特币的教训。网络国家运动等新兴社区也应该重视执行和建设,而不仅仅是理念讨论。
这段历史为未来数字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实际执行。